每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都是消费者们期待的购物盛宴。在享受购物乐趣的退款问题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双11退款时,是退实付款还是原价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一、双11退款规则概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11的退款规则。根据各大电商平台的规定,双11退款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订单取消:消费者在订单支付成功后,如需取消订单,可以申请退款。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2. 商品质量问题:如果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申请退款。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3. 商品与描述不符:如果购买的商品与商品描述不符,消费者可以申请退款。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4. 无理由退款:部分电商平台允许消费者在规定时间内无理由退款。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5. 原价退款:部分商品在促销期间享受优惠,如消费者申请退款,退款金额为商品原价。
二、双11退款是退实付款还是原价?
问题来了,双11退款时,是退实付款还是原价呢?下面,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各种退款情况进行分析:
| 退款情况 | 退款金额 | 说明 |
|---|---|---|
| 订单取消 | 实付款金额 | 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
| 商品质量问题 | 实付款金额 | 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
| 商品与描述不符 | 实付款金额 | 商品与描述不符,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
| 无理由退款 | 实付款金额 | 部分电商平台允许无理由退款,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 |
| 原价退款 | 商品原价 | 部分商品在促销期间享受优惠,退款金额为商品原价。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双11退款时,退款金额为实付款金额。只有在部分商品在促销期间享受优惠的情况下,退款金额才会为商品原价。
三、如何避免退款纠纷?
为了避免退款纠纷,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商品描述:在购买商品前,仔细阅读商品描述,确保商品符合自己的需求。
2. 了解退款规则:在购物时,了解各大电商平台的退款规则,避免因不了解规则而造成纠纷。
3. 保留购物凭证:在购物过程中,保留好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提供证据。
4. 及时沟通: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及时与商家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双11退款时,退款金额一般为实付款金额。只有在部分商品在促销期间享受优惠的情况下,退款金额才会为商品原价。为了避免退款纠纷,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注意以上几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双11退款问题。
“双11”“双12”的商品真的就低于平时价格吗
不是的,部分双11”“双12”商品价格高出“平时价”一倍多。
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报告显示,体验员一个月跟踪16家电商平台的539件非预售商品价格后发现78.1%的商品“没便宜”。其中,先涨价后降价、不降价反提价问题突出,天猫、淘宝、京东、当当等知名电商被中消协点名。
在报告中,中消协分先涨价后降价、不降价反提价两大类问题总共曝光了18款、9家平台价格存在猫腻的商品。这9家平台分别是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贝贝网、国美网、网易考拉、亚马逊、苏宁易购和我买网。
部分平台商品的“双12”价格甚至比“平时价”高出一倍多。如亚马逊平台某款标称为“大嘴猴”品牌针织衫,体验员发现“双11”前价格为53.1元(不含运费),“双11”期间价格涨至109元(满99元免运费),增加了一倍还多,在曝光类商品中,这款商品的涨幅也是最大的。
所以,双11”“双12”的价格不低于平时的价格,而是商家恶意提高价格以后,再使用双11”“双12”的活动,出售部分商品达到获利的目的。
扩展资料:
“双11”“双12”的商品可能会高于平常的价格,而不是低于平常的价格。中消协表示,价格是消费者参与集中促销期活动的重要考量因素。鉴于目前在集中促销活动期间仍然存在大量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等价格误导行为,存在通过随意标注划线价格逃避“虚构原价”的法规约束。
涉嫌误导消费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规范平台及商家的价格行为,加大价格动态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查阅。
呼吁电商平台及商家诚信经营,使用简洁的价格促销表述方式,不设置复杂的使用条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
人民网-双11猫腻商品双12仍涨价价格高出"平时价"一倍多
"双11"烧脑优惠真打折还是假便宜
11月9日电题:阅读理解+奥数+场外援助,“双十一”烧脑优惠是真打折还是假便宜?
“双十一”临近,消费者们带着对商品降价的期待,开启了“剁手”模式。调查发现,除了往年被吐槽较多的“先涨后折”等现象依然存在,今年被吐槽最多的是一些电商平台和商家“烧脑”的花式优惠:定金膨胀、满减红包、直降红包、整点神券……优惠券的使用规则复杂,有人甚至借助专门软件或组建微信群、QQ群研究价格、互点红包进行“场外援助”等。不少消费者感叹:奥数不好,这个“双十一”都没法愉快地买买买了。
烧脑的花样多了,消费者“懵”了
“一件衣服标价500元,定金15元顶30元,前4000件定金翻3倍,每件再直降96元,零点前抢购再送无门槛不折现红包50元、满599减60优惠券一张……请问:买这件衣服最多能省多少钱?怎么搭配组合最省钱?几点钟下单最省钱?”济南市民刘先生感叹,今年的优惠规则太复杂,考验网友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就不能实实在在打个折吗?”
不少消费者说,往年的“双十一”,只需把喜欢的商品提前放入购物车,等到当天迅速下单、支付即可,但今年,各类新型促销活动让不少消费者“懵圈”。
促销种类纷乱考验着消费者的智商。跨电商平台经营商户滕飞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都不得不借助一些比价软件或第三方平台来算计到底怎么买更划算。
促销神券多,但是想用并不容易。比如,有些优惠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有些没有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又比如,一些商家并未在售券页面写明优惠券的具体使用规则,却直接标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等。
在某平台商家宣传中,一件599元的大衣可以用100元的优惠券来抵扣,实际到手价是499元。但实际上,消费者需要提前花1元来购买这100元的优惠券,不仅有使用期限,而且一旦付款不退不换。“花钱买券”现象让一些消费者反感。济南市民张璐说,“优惠券本来是一种优惠,却要花钱买,虽然钱不多但觉得不舒服。”
律师表示,促销设计本质上是以较小的折扣,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达到不损失过多利益的情况下增加交易量。
平时2000元,“双十一”打折后卖2400元,“先涨后折”现象仍存在
不少消费者表示“双十一”有的商品确实比平时便宜了,但普遍感觉折扣力度不如以往,有的商品甚至更贵了。业内人士介绍,今年的烧脑营销背后其实仍然存在不少老“套路”。
北京一位卖家说,不少商家依然会采取先涨价后打折或降价的方式。比如,某款服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300元,先提价到600元,在“双十一”前后再打5折。济南市民张女士说,之前收藏的商品基本都提价了,所谓的“双十一狂欢价”和收藏时的价格基本一样,有的甚至从包邮变成了收取运费。以某化妆品为例,同样一款产品,平时买是125元,“双十一”是109元,这家店的首页却写着“爆省119元”。
在某电商平台看到自己一直关注的一款耳机,平时售价2000元左右,而“双十一”狂欢价2400多元,原价更是标到了5000元。
一名商家说,平台规定,“双十一”价格必须低于9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间成交最低价的九折,11月12日至12月11日期间不得低于“双十一”当天售价。但是,所谓的折扣是按照专柜价,而非平时的实际售价,“专柜价基本随便填”。
从山东省工商局了解到,在一些电商平台,无论是自营还是非自营商品,均存在以商品“专柜价”或“厂家建议价”为基准价进行打折的行为,然而,这些专柜价、建议价(原价)存在随意标注的情况,涉嫌虚假折扣。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虽然有些商品即使“先涨后折”比平时能够便宜一些,但这种做法本质上违反了商家对消费者的信息披露义务,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实际上就是价格欺诈。
“11·11”网络购物高峰日即将来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提醒消费者,今年以来,全市网络诈骗发案2000余起,被骗金额高达上千万元。高发案件类型包括冒充网络客服、虚假网络购物、虚假网络刷单等,广大消费者在快乐网购的同时,要警惕这些网络诈骗行为。新华社发朱慧卿作
加强监管严查价格欺诈
上海消保委发布的2016年“双十一”网购投诉数据显示,促销优惠不实是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破坏网购环境和商业诚信的行为,要从电商平台的环境治理入手,如设置价格申报、监管电子系统,将电商所售商品的平时价格录入备案,同时对违规的商家和其所在的电商平台课以重罚。
多位专家表示,市场经济由市场调节,销售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促销幅度,消费者根据促销幅度选择是否购买。“但任何创新都要贴合实际,不能过度创新,把简单事情变得复杂,否则会引发消费者反感,不仅会浪费消费者时间,而且可能通过复杂的规则设下一个个消费陷阱。”曹磊说。
山东省工商局消保处处长王桂民说,工商部门会加强商品信息审查,全面梳理参与促销活动的网络商品近期价格,防范价格欺诈。
双十一要理性消费。
天猫保价是按实际支付还是原价
实际支付的。在价保期内,购买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的订单总价低于活动期间(11月1日-11月11日)成功达成交易的订单总价时,按照规则,您可申请补回与差额部分等值的款项,系统将根据价保规则计算差价进行补差;为保障天猫大促活动的购物体验,双11大促活动期间天猫会提供“全程价保“服务。
拓展资料:
一、一个订单可发起几次价保?
一个商品如果发生多次降价,您可以在价保期内申请多次差价哦!
二、价保的差价如何计算?
如果您购买的商品支持价保,且在价保期内,当您申请价保服务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差价金额哦!示例如下:您在11月1日购买A商品大促价格100元,下单支付100元;11月15日A商品售卖120元/件,但可领店铺券满100减30元,此时下单1件A商品,订单价格=120-30=90,与11月1日订单对比便宜10;您可发起价保差额退款,系统会自动模拟当前时刻(11月15日)下单1件A商品可以使用的优惠;当价保发起成功后,即退款10元给您。
三、价保补差价申请流程商品支付成功后,在该商品的价保期**内——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出现降价(不含红包、运费、税费)——交易订单详情页面点击“退款”或“退换”(确认收货后点击“申请售后”),选择“价保”——根据页面提示申请补差——系统按规则判定是否补差。四、不支持价保的情形
1、若活动商品参与了买就返玩法不支持价保,不展示价保标识。
2、价保期内,通过以下玩法或工具产生的优惠造成的商品出现降价的情形,不在价保补差范围内: 1)限时限量超低价优惠,如聚划算/淘抢购/天猫大型营销活动中官方组织的前N件优惠玩法、秒杀、洋葱盒子试用、免费试用、天猫U先样品试用、积分许愿池、平台组织的新人专享优惠、赠品、聚划算限时秒杀玩法、聚划算客户端分时秒杀玩法等。 2)百亿补贴、预售、天猫购物券(日常)、天猫购物券-品类券、88vip付费会员黑卡、天猫积分、淘金币、红包、区域优惠、渠道优惠、中国大陆以外地区promo code优惠、国际直营-环球转翻乐、品牌兑换卡、信用购、新零售线下订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