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史料显示,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掌握了这门技艺。古人利用周边俯拾可得的天然原料,如蒲草、杞柳、玉米皮、麦秸、芦苇等,通过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技法编织成丰富多彩的花纹和造型,满足自己的日常应用。几千年来,其工艺传承已遍布中国各地,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六大类。
博兴,山东省滨州市东南部的一个县,中国北方著名的草柳编之乡,老粗布之乡,还是神话传说中《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发生地,董永的故乡。
史载:董永,汉代千乘董家庄(今属博兴县陈户镇)人。家贫,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父死,无钱治丧,永卖身以葬父。作为孝子楷模,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人有感于其事迹,演变出了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孝子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上天,七仙女下凡与其结为夫妻,织布助其还债……黄梅戏《天仙配》演绎的就是这个故事。
作为董永的后人,博兴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老粗布与草柳编工艺就是得自七仙女的传授,仙人希望通过传授技艺,让当地人用辛勤的双手,编织出幸福美满的生活。
也许真有仙人的庇佑吧,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电商大潮汹涌的时候,博兴人又一次在国人面前崭露头角,在县域电商发展中,博兴县两个村——湾头村、顾家村同时获评全国首批“淘宝村”,在当时全国14个大型淘宝村中占据两席之地。2013年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全国“淘宝村”推广发展新闻发布会即在湾头村召开。
2016年7月中旬,《小薛说》视频摄制组一行五人应邀来到博兴县湾头村拍摄节目,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了解这个以草柳编闻名的鲁北小村庄。
小村庄编织互联网大业
说是村,但湾头村给初到者的感觉并不像农村,更象是一个现代小镇。街道宽阔平整,两旁是一座座二层小楼,门头房林立。墙上随处可见 “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等标语,彰显出信息化时代给这个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传说中为董永与七仙女“证婚”的那棵老槐树仍然矗立在村子中央的大路口,老干已经枯空,但旁生小树却生长茁壮,仿佛预示着这个村庄和产业的新生。
村团支书安宝忠介绍,这个不到5000人的村庄,有着30多家草柳编企业,8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过百万的超过30家。这里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淘宝住宅家居类目下,柳草编有4亿多元的销售额,其中湾头村便占到90%以上。
如果你下午四五点来到湾头村,便会赶上忙碌的发货场景,一辆辆满载各种包裹的小三轮从各家或邻村汇集到各家快递站点,工作人员熟练地卸货、分装、打包,再装上大货车,将“宝贝”送向全国各地。
在湾头村,草柳编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多人。草柳编电商的兴起,还带动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仅村里入驻的快递公司就有27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淘宝村”。
从城管来了,到电商来了
湾头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南部,毗邻鲁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小清河、支脉河纵贯其中,湿地众多,芦苇、蒲草丛生。据传草柳编在博兴县已有800年的历史了,村里人说自清代起就有草柳编织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湾头村生产的草柳编工艺品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1995年前后,外贸出口下滑,红红火火的草柳编产业遇到寒流,外销受阻,内销也由于受到渠道制约难以打开销路。村里的妇女们不得已背着产品跑到北京沿街叫卖,虽然平时十几块钱的东西可以卖到上百元,但也常被城管撵着跑。
互联网电商的兴起,为草柳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从2005年起,博兴县一些回乡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网上交易草柳编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发展形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草柳编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人,草编制品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草柳编产业发进入高速发展期,湾头村从事电子商务的人群也由此迅猛扩大。2013年,阿里研究院首次发布全国最早的14个淘宝村,湾头村名列其中,并成为当时会议的召开地。
从被城管追着跑,到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湾头村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了华丽转身。
打工仔变身草柳编大王
贾培晓的新家坐落在湾头村村南,一座三层别墅式小楼配上宽阔的院子和高大宽敞的厂房,生活场所与工作场所融为一体,院子里的三处大花坛,一池荷花,让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心生羡慕。一楼就是办公室,进门是一面LOGO墙,上书“目暖,目中恬淡,心生温暖。”
作为一名80后,他是村里第一批做电商的返乡大学生代表,如今已经成为村里草柳编电子商务的领头人,他创立的线上草柳编品牌“目暖”,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
谈到艰难的创业史,走过了创业十年路的贾培晓已是显得淡然。事实上,作为第一个上网开店“吃螃蟹”的返乡大学生,他刚开始创业时没少受到村里人的非议。直到他的事业开始有起色,原来非议他的人变成了托关系上门求教,他也一步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打工穷小子变成了博兴县远近闻名的草编大王。正是在贾培晓等第一批开网店者的带动下,湾头村的电商创业人群日益庞大,村里在淘宝网注册网店的商户也开始迅猛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中国第一批淘宝村。
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左右互搏
总结起来,博兴县的电商发展模式独具特点:先是民间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利用新兴的电商渠道,走出了一条互联网销售之路,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后期政府及时介入,通过政策、资源整合对接等手段,引领、协调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像湾头村这样的淘宝村,博兴地区还有16个,涉及草柳编、老粗布、木制家具、厨具设备四大产业,都是一个产业促成一个淘宝村集群,一个集群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政府市场又力齐发又促进一个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互促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政府无法缺位,市场自身规律也要尊重,农产品电商也不例外。
老产业,新问题,路仍长
采访中,村团支书安宝忠认为,草柳编具有天然优势,相对于其他产品,竞争者少,除了博兴县,几乎没其他地方会大规模做草柳编。加之,本地早早引入电商助力,带来了产业的兴盛。但是表面兴盛的产业发展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贾培晓认为,目前行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产业影响力不够大,破解难题需要打响湾头村品牌。“品牌需要品质的支撑,品质的塑造需要统一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产品创新。
同时,技艺传承的难题也在考验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与远景,老一辈的手艺人在慢慢逝去,新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愿从事这样一项单调、费力、来钱慢的工作。60多岁的老艺人贾流远痛心地认为,现在村里人做的大多是普通的流通款,高级技艺随着村里一些老艺人的去世,已部分失传了。
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政府正蕴酿寻找行业内资深的学者和服务商,为博兴电商献力献策,整合各种力量,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政府每年会组织产品创新比武大赛,工艺品博览会及草柳编织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等,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些传统产业,学习、传承这些技艺。
政府的扶持、引导,民间商家的辛勤探索,市场的助力,也许还有仙人的庇佑,相信博兴的特色产业电商定会编织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